ZUI.MS
美食中国

食材产业链革命:行业之痛带来规模无法估计的新零售风口 

“吃”是人类最基本的消费需求,食材则是整个“吃”的消费链条中的起点。然而,从这个起点到最终的消费者,要经过采购商、原料加工厂、食品加工厂以及无数分销商、零售商、餐厅等诸多环节。在“互联网+”席卷各行业的背景下,食材产业链上的从业者都在思考的课题是,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对食材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进行改造,缩短产业链条,消减层级,提升效率、建立标准,优化服务。

在5月13-15日举行的第三届博鳌国际美食文化论坛上,来自中国、法国、西班牙、丹麦等国家的政府、餐饮、电商、产业金融行业代表,针对行业痛点,以“美食无国界、食材助脱贫、盛会促共赢”为主题,讨论了“提升餐饮企业利润的奇思妙招”、“海南旅游目的地与美食文化融合发展”、“食材产业链(扶贫/电商新零售/供应链金融)”、“餐饮及有机生态食材”几大议题。而不管的对“提升餐饮企业利润”,还是公众追求的“健康饮食”来说,食材都是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博鳌国际美食文化论坛理事长高福博士表示,大会的宗旨是,传承历史,面向未来,将餐饮与食材这两个最古老、最精深的行业与互联网+、电商新零售、中餐国际化以及产业金融等趋势性领域全面深度融合。

博鳌国际美食文化论坛理事长高福博士

 

食材和餐饮行业是中国最早市场化的,改革开放之初就打破了垄断,是进入门槛最低、高度分散、完全竞争的行业,基本上没有比这一片海更红的红海。中国地理环境复杂,食材品种多,农田、牧场等分散、碎片化;供应商主要由小农户、小养殖户构成,且自动化、规模化程度低;中游环节主要由以批发市场为中枢的流通体系以及配套的冷链物流组成,下游则以简单的农贸市场为主。

(资料来源:滨海投研)

 

食材行业分散的好处是各地都有优质食材,地方特产;但弊病是行业集中度低,产业效率低,由于产业价值链长,从而导致产业链上游和下游企业各家都吃不饱,利润率偏低,难以具备产业升级和行业整合所需要的资金和流量资源。

生鲜电商出现之前,由于中间环节过多、产品非标、冷链不完善,农产品腐损率高达20%~30%,而在欧美国家这个数字还不到5%。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要经过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最后才能到消费者手里,流通成本过高,除非采用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也因此,生鲜食材电商一度被称为电商行业的最后一片蓝海。2009~2012年,一大批生鲜电商企业从萌芽到崛起,闯入大众视野。2013年,资本入场,行业开始经历野蛮生长,创业者前仆后继。在这期间,B2C、C2C、O2O等各种模式被轮番演绎,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工具也为创业者们提供更多的玩法选择。2013~2014年,阿里和京东等巨头高调入场。2016年的资本寒冬成为生鲜食材行业重新洗牌的分水岭,企业在盈利模式、供应链、服务体验等方面寻求差异化与突破,有的开始精耕细作强调效率和成本,有的则看到了2B的发展机会,选择转型。

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发展历程(资料来源:艾瑞咨询报告)

 

经历了多轮激烈的厮杀后,生鲜电商行业一代新人换旧人。目前,国内生鲜电商行业目前以2C平台为主,包括天猫生鲜、京东到家、每日优鲜、小象生鲜等;2B平台快速发展,美菜网、宋小菜、链农、美团快驴正在快速布局当中。与此同时,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美团旗下的小象生鲜(腾讯系)、苏宁小店、以及传统商超永辉旗下的超级物种等新兴门店,都是以生鲜、果蔬为切入口,在线上线下同时发力,打造“互联网+餐饮”的新零售业态。

不过在此过程中,参与电商和新零售转型的大多不是食材供应商本身,而是获得了电商红利的中间商。面对2C市场,上游的中小供应商缺少物流,营销、用户体验、大数据以及人才方面的资源和储备。

而对生鲜电商产业行业而言,也面临着升级带来的市场调整阵痛和焦虑。从数据上来看,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中国生鲜食材电商市场发展迅速平均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但在农产品零售总额的占比仅3.4%,农贸市场仍是生鲜采购的主要渠道。而既便是每日优鲜、盒马鲜生这类身处一线阵营的生鲜电商平台,至今也没有实现盈利,很多生鲜电商平台并没有建设一条完整的供应链条。

作为高频次的消费流量入口,生鲜食材是平台巨头正在争夺但局势尚不明朗的最后一块战略阵地。只要有巨头参与就会有整合与并购的产生,再加上各地政府的继续推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生鲜电商加入,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被整合。谁能成为下半场的最终胜出者,将取决于谁能在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中走得更远,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用户体验。

阿里、万豪、苏宁、万达、新浪微博、美菜网、美团点评等企业都派出企业高层代表参加了本次博鳌国际美食文化论坛;快手、凤凰网对大会进行了直播、专题等形式的支持。据统计,本次参加会议的企业市值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

博鳌国际美食文化论坛常务副理事长、最美食创始人潘新表示,论坛为转型中的大中小型食材供应商以及转型中的食材电商提供了直接对接、合作洽谈、高效精准匹配的共赢平台,论坛未来将持续、广泛、深入地探讨食材业与互联网营销、电商新零售、供应链金融等前沿领域融合的现实与可能性,嫁接面向未来的元素。

博鳌国际美食文化论坛常务副理事长、最美食创始人潘新

 

前银行家、投资基金合伙人龚阿玲在本次论坛的供应链金融圆桌上表示,目前中国的应收账款高达20万亿,盘活企业应收账款成为解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路径。同时,供应链金融不仅比传统业务的利润更丰厚,而且还提供了更多强化客户关系的宝贵机会。通过供应链金融,银行不仅跟单一的企业打交道,还跟整个供应链打交道,因此,掌握的信息比较完整、及时。银行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企业经营情况的及时监控,大大降低了信贷风险。她认为,产业平台在供应链金融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金融机构应该多探讨有关供应链的风险以及应对策略。另外,关于非标品的生鲜产品怎么用好供应链金融这个工具,海外新零售行业的成熟经验对国内的农业有很大的启发价值。

前银行家、投资基金合伙人龚阿玲主持分论坛,与多位嘉宾交流(从右至左分别为: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副处长、甘肃省通渭县孟河村第一书记、“陇上孟河”扶贫电商平台创始人谷双魁;恒泰证券国际并购中心总经理杜东朝;上海伊禾农产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包剑凌;苏宁易购集团餐饮事业部副总经理刘洪波;上海孕地原生态农业创始人、第一农校校长、原一亩田创始人高春茂)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最美食 » 食材产业链革命:行业之痛带来规模无法估计的新零售风口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为热爱美食人士带来非凡乐趣和体验!

同步媒体关于最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