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上海崇明县新闻办官方微信“上海崇明”(shchongming,@上海崇明)独家提供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继“豆腐脑”的“咸甜之争”后,“甜咸党”又为腊八粥的甜咸问题“过招”不停。在崇明,传统的腊八粥少不了青菜、芋艿、油豆腐、茨菇……看原料就知道是咸的,那么你家呢?崇明有民谣云:“初八吃仔腊八粥,一年到头好享福”。不管甜的咸的,今天记得吃腊八粥!
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
年年岁岁,又值送旧迎新时。查看陈年里的民俗节日,首先关注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崇明人习惯叫“腊八”,是上下八沙城镇乡村腊八粥飘香的日子。
自大唐初年崇明岛涨露出水面后,各地移民纷至沓来,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随之登陆崇明,其中之一便是腊月八日吃腊八粥。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崇明县志》里均有载录:“十二月八日,煮米,杂蔬果豆薯为糜,曰腊八粥。”
少小时,就已有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的概念。因为好吃,每到腊八那天,就急切盼待,跟着灶前灶后忙碌的母亲,看着她淘米,刮芋艿,汰青菜,斩慈菇,泡枣子,剥长生果,煠黄豆赤豆……一样一样下锅,生火。继而围着灶头镬子转来转去,不停地闻闻。终于,锅盖边上冒出了白气,香味也出来了,被惹得馋涎欲滴,一而再再而三问:“熟了没有?可以吃了吗?”
腊八粥的原料有哪些?各地都有所不同,而崇明城乡居民大都采用本地的农副产品,从历代编纂的《崇明县志》看,大致为白米或糯米、赤豆、黄豆、黑豆、青菜、芋艿、慈菇、花生、菇类、枣子、豆腐干、油豆腐等,1989年版的《崇明县志》中云“或加肉丝、火腿。”
记忆里,“加肉丝、火腿”的在旧时广大居民中少得很,放几只红枣算是不错的了,应知一日三餐尚是勉强维持,平日手头现钱少得可怜,哪里买得起肉丝、火腿?即使解放后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仍是如此。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钱包逐渐鼓了起来,腊八粥里加肉丝、火腿的多了,也不算“奢侈”。大家都有体会,随着工资与年俱增,腊八粥变得越来越高档,有加桂元、莲子、栗子、杏仁、木耳,乃至各种名贵腊味、海鲜的。
崇明流传有一种说法,腊八粥由八样食物熬煮而成,示吃的品种多而全,象征家境富裕幸福,故有民谣云:“初八吃仔腊八粥,一年到头好享福。”现在多数人家并不刻意配齐八样,有多至十几样的,象征更多更全。回想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温饱难得,虽说也吃腊八粥,但哪里谈得上有八样?有其名而无其实,只是野菜薄粥汤放点盐而已。
现代饮食科学的观点,腊八粥的成分是杂粮加蔬菜,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通便的作用,美其名曰“福寿粥”,意为能添福增寿。
明、清时节,崇明的祖先还喜欢在腊八粥里稍加辛物。康熙《崇明县志•风俗》记载:“十二月八日,杂果蔬辛物,入米同煮腊八粥。”乾隆《崇明县志•风俗》中也有类似记载:“十二月八日,果蔬辛物入米,同煮糜,曰腊八粥。”
辛物,即葱、姜、胡椒、香菜等辛辣物品。为什么要放这些辛物呢?其实并非只是为了起调味品的作用,盖因崇明浮悬江海中,多有渔民、盐民在水上作业,腊月里日短夜长,天寒地冻,阴气太重而阳气不足,辛物有助于保暖驱寒,抵御病邪。也因此,时下岛上同胞吃的腊八粥,也往往加些俗话说的辣货。
总记得,在青少年时代,一直在母亲手里吃腊八粥,其间渐渐学得了应知应会。自从结婚成家立业后,开始自己做腊八粥,感受了母亲当年的用心与辛苦,年复一年,不论在乡下或是进城以后,从未间断过。近年市面上虽有现成的腊八粥供应,但还是喜欢自己熬煮,一则时下添加剂盛行,自给自足的保险;重要一点,则是对民俗节日的继续,须一代接一代传承永远。也因此年年一贯制,腊八前夕,总要预告儿子媳妇:明天吃腊八粥,还总要向孙子讲述腊八粥的源起、传说,同样出于对民俗传承的愿望。
室外寒气袭人,室内温暖如春,阖家老少围坐品尝腊八粥,红黄青白黑,色彩鲜艳,香气飘逸,味道好极了,诚色香味俱全之享受也!欢声笑语中,祈望新年里吃穿用又多又全,康宁幸福。
“腊八一过年来到”,吃过腊八粥,意味着春节将至,崇明三岛千家万户就要忙着置办年货准备过年了。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给我们留言,我们想听到您的声音。如果您有崇明旅游、美食、文化等相关的美图、美文,欢迎投稿~邮箱:cmxwb2010@163.com
———————————————————————————————-
欢迎关注“
“Bestfood美食中国”是国内首家中英文美食网站,致力于创建链接食客、餐厅和数字媒体的内容网络和生态系统,为热爱美食人士带来非凡的体验和乐趣。目前我们已经采访了1000多家餐厅,美食评论与75万多美食订阅用户分享。欢迎上海、北京、广州的特色餐厅和酒店邀请我们的美食作者到贵店试菜采访,也欢迎您向我们推荐您心仪的餐厅,推荐时请提供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敬请垂询:bestfoodinchina@163.com,或微信:simonxinpan。